点击:丨发布时间:2025-04-02 10:02:16丨关键词:高温传热介质测试案例,高温传热介质项目报价,高温传热介质测试方法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CMA/CNAS等证书详情,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1. 导热系数测定:测量介质在200-800℃范围内的导热率(W/(m·K)),精度±3%。
2. 热稳定性分析:评估介质在400℃恒温72小时后的质量损失率(≤5%)。
3. 黏度-温度特性:测试介质在50-600℃区间动态黏度(mPa·s)变化曲线。
4. 氧化诱导期(OIT):通过DSC法测定介质在高温下的抗氧化能力(时间≥120min)。
5. 腐蚀性测试:采用金属挂片法(铜、碳钢)评估介质在300℃/500h条件下的腐蚀速率(mm/a)。
1. 合成有机传热油:包括联苯-联苯醚混合物、烷基萘等。
2. 熔盐类介质:硝酸盐(NaNO3-KNO3)、氯化盐(KCl-MgCl2)混合体系。
3. 液态金属:钠钾合金(NaK)、铅铋共晶合金(LBE)。
4. 陶瓷基复合材料:氮化硅(Si3N4)、碳化硅(SiC)高温涂层。
5. 石墨类材料:膨胀石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
1. ASTM D5470:稳态法测定薄层材料导热系数。
2. ISO 11357-6: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氧化诱导期。
3. GB/T 23864-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
4. ASTM E1461:激光闪射法(LFA)测量高温导热性能。
5. GB/T 10124-2022:金属材料高温腐蚀试验方法。
6. ISO 3104:透明液体运动黏度测定规程。
1. Netzsch LFA 467 HyperFlash:激光闪射法导热仪,最高温度1600℃。
2. TA Instruments Q20 MDSC: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仪,温度范围-150~725℃。
3. Anton Paar MCR 702:高温流变仪,支持600℃下黏度测试。
4. Metrohm 892 Professional IC:离子色谱仪,检测介质降解产物浓度。
5. Rigaku ZSX Primus IV: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元素分析精度0.01%。
6. Thermo Scientific iCAP RQ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痕量金属检测限ppb级。
7. Memmert UF260高温烘箱:恒温稳定性±0.5℃,最高温度300℃。
8. Autoclave Engineers高压反应釜:用于模拟介质在10MPa/600℃工况下的性能变化。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