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晶体缺陷密度:采用X射线形貌法测定位错密度(<100 cm⁻²)与包裹体分布
2. 杂质元素含量: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检测氮(<1 ppm)、硼(<0.1 ppm)等掺杂浓度
3. 维氏硬度:在2000 gf载荷下测试(≥10000 HV)
4. 热导率:室温下激光闪射法测量(>2000 W/m·K)
5. 光学性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200-2500 nm波段透过率(>70%@10.6 μm)
1. CVD法生长的高纯单晶金刚石衬底(尺寸≤Φ100 mm)
2. 高压高温(HPHT)合成工业级单晶金刚石颗粒(20/30目-400/500目)
3. 金刚石窗口片(厚度0.3-3 mm)与散热基板(4×4 mm²-10×10 mm²)
4. 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削刃口(圆弧半径≤50 nm)
5. 辐射探测器用低缺陷单晶金刚石薄膜(厚度10-500 μm)
1. ASTM E1426-14:X射线衍射法定量表征晶体取向偏差(<0.1°)
2. ISO 20341:2017:显微拉曼光谱法分析sp³键合比例(>99%)
3. GB/T 3284-201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金属杂质总量(<5 ppb)
4. GB/T 4340.1-2009:显微硬度计法测试各向异性硬度分布
5. ISO 22007-4:2017: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定各向异性热扩散系数
1. PANalytical X'Pert3 MRD 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晶体取向与缺陷分析系统
2. 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拉曼光谱仪:532 nm激光器搭配100×物镜(空间分辨率<1 μm)
3. Shimadzu HMV-G21ST显微硬度计:最大载荷2 kgf,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4. Netzsch LFA 467 HyperFlash激光导热仪:温度范围-120~500℃,测试精度±3%
5. Bruker Dimension Icon原子力显微镜:ScanAsyst模式表面粗糙度测量(Ra<0.1 nm)
6. Thermo Scientific iCAP RQ ICP-MS:检出限达ppt级的多元素同步分析系统
7. Zeiss Axio Imager.M2m金相显微镜:微分干涉对比(DIC)观察亚表面缺陷
8. Agilent Cary 70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积分球附件实现全波段透过率测试
9. Oxford Instruments Symmetry EBSD系统:电子背散射衍射晶体取向成像
10. Ulvac PHI 5000 VersaProbe III XPS:单色化Al Kα射线源表面化学态分析
📝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检测/CNAS资质报告。
📏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