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检测

点击:丨发布时间:2024-02-11 02:33:33丨关键词:水质检测检测

上一篇:水蛭素胶囊检测丨下一篇:水质检测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的水质检测检测,可出具严谨、合法、合规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检测范围包括:源头保护、入河排污口、自然水体、地下水、饮用水源、湖泊;检测项目包括不限于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氮氧化物、总磷、硝酸盐、氯离子等。

检测范围

源头保护、入河排污口、自然水体、地下水、饮用水源、湖泊、江河湖库、水库、河流、水井、水厂、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车辆、水质监测设备、水质监测仪器、水质监测人员、水质污染排查、水质安全评估、水质监测数据、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寒暖分层、溢油、废水排放、鱼类存活率、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水体治理

检测项目

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氮氧化物、总磷、硝酸盐、氯离子、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总数、大肠菌群、总大肠菌、臭氧浓度、叶绿素、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悬浮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石油类物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氰化物、气味、色度、草甘膦、苯胺类、荧光增白剂、阴离子染料、酚类物质

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水质的优劣和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

1. 物理指标检测:

- 温度检测:使用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工具对水体的温度进行测量。

- 颜色和浊度检测:通过目测或使用光谱仪、浊度计等设备对水体的颜色和浊度进行测量。

2. 化学指标检测:

- pH值检测:使用pH仪或试纸对水体的酸碱性进行测量,pH值越接近7,表示水体的酸碱性越中性。

- 溶解氧检测:利用溶解氧仪或电示泳法对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进行测量,溶解氧含量越高,表示水体中氧气的供应越充足。

- 氨氮和亚硝酸盐检测:使用试剂盒或分光光度计等工具对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这些物质的过高浓度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

3. 生物指标检测:

- 叶绿素测定:利用分光光度计或激光仪对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测量,叶绿素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指标之一。

- 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样本采集和分析,对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变化情况。

4. 微生物指标检测:

- 大肠杆菌检测:使用培养法、快速检测法或PCR技术等方法对水体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大肠杆菌是判定水体是否存在粪便污染的关键指标。

- 细菌总数检测:使用平皿计数法或膜过滤法对水体中的细菌总数进行测定,细菌总数的多少可以反映水体的卫生状况。

5. 重金属检测:

- 镉、铬、铅、汞等重金属的检测: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或增敏原子吸收光谱等技术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重金属含量的过高可能对水体生态产生严重的影响。

检测仪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质检测仪器及其作用:

1. PH检测仪器:

PH检测仪器用于测定水样的酸碱度,可以帮助判断水质是否酸性、中性或碱性。

2. 溶解氧检测仪器:

溶解氧检测仪器用于测量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高溶解氧水质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水质。

3. 氨氮检测仪器:

氨氮检测仪器用于测量水中的氨氮含量,氨氮是水质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通过检测氨氮可以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

4. 水体浊度检测仪器:

水体浊度检测仪器用于测量水中的浊度,浊度指水中各种悬浮颗粒、溶解物质以及微生物微粒的浓度和大小,是评价水质清澈度的重要指标。

5. 叶绿素仪:

叶绿素仪用于测量水样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是植物和浮游生物中常见的一种色素,通过测量叶绿素含量可以了解水体中的生物量和水质中的营养盐含量。

6. 电导率计:

电导率计用于测量水样中的电导率,电导率是水中离子浓度的一个指示参数,能够帮助判断水质是否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

国家标准

如果您需要指定相关标准,或要求非标测试、设计试验等,请与工程师联系!

GB/T 33584.3-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3部分:氯化物的测定

GB/T 33584.6-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

GB/T 33584.2-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2部分:锌的测定

GB/T 33584.5-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5部分:溶解固形物的测定

GB/T 33584.1-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1部分:钙、镁离子的测定

GB/T 33584.4-2017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4部分:硫酸盐的测定

其他标准

行业标准

请咨询工程师!

DB3701/T 47.2-2023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建设和管理要求 第2部分:选址